-
教育會考目的為何?
- 配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實施,教育部規劃104年至少80%的學生能透過免試入學高中、高職和五專,另0~20%的學生透過特色招生之甄選入學(術科測驗)及考試(學科測驗)分發入學。在這樣的升學機制下,若缺乏一個普及性的學力檢定機制,則難以追蹤及了解國中畢業生的學力狀況,因此有必要辦理教育會考,作為我國國中畢業生學力檢定的機制。無論從國家的教育責任、學生和家長了解學習成效的權利、高中職端了解學生先備知能的需求、強化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免試入學的措施,乃至緩解學生分分計較的競爭壓力等面向來看,以教育會考作為我國學力檢定機制,將能發揮實質的功能。同時,教育會考國文、英語、數學等工具學科成績為「待加強」的學生,學校將協助轉銜至高中、高職或五專進行補救教學。
-
教育會考的目標是否符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理念?
- 教育會考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改革過程中,扮演適度降低壓力和維持競爭力的角色。教育會考將藉由各科成績等級的粗略化(分為3等級)來達到適度減低考試壓力的目的;並藉由標準參照的作法達到學力監控與提供具體學力訊息的目標。
-
教育會考考些什麼科目?
- 教育會考考試科目為國文、英語、數學、社會、自然及寫作測驗,除國文與寫作測驗同屬語文學習領域本國語文(國語文)外,各科不跨學習領域;另自104年度開始,英語科測驗範圍分為閱讀與聽力兩部分,數學科加考非選擇題。
-
教育會考考試科目為何與國中基測相同?要如何鼓勵學生多元發展?
- 教育會考目前僅針對國中基本學科:國文(含寫作)、英語、數學、社會、自然3年學習內容進行評量,主要考量大型考試中評量的客觀性、公平性及適合學科屬性的評量方式。其他學科因暫時不適合於大型考試中評量,將配合「國民中學學生學習成就評量標準」的推動,由各科教師針對九年一貫課程7大領域16個學科於平時課堂進行學生能力評估,即時了解學生階段性學習成效,協助學生發展多元能力。此外,免試入學超額比序項目除參採教育會考成績外,尚包含均衡學習項目(國中健康與體育、藝術與人文、綜合活動3領域成績及格),及多元學習表現,如:服務學習、幹部、體適能、社團……等,以鼓勵學生多元適性發展。
-
教育會考各科命題依據為何?
- 教育會考國文、英語、數學、社會、自然及寫作測驗皆以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為命題依據(註:英語科聽力、閱讀的單題及寫作測驗需參酌部分國小階段能力指標)。
-
教育會考與國中基測計分方式有何不同?
- 國中基測除寫作測驗外,各科分數是以量尺分數呈現,每科80分;教育會考採標準參照方式呈現學生各科測驗結果,每科的成績分為「精熟」、「基礎」和「待加強」3個等級,各科等級的表現描述事先擬定完成,學生可以透過表現標準的描述來了解自身學習成就,不需與他人比較,藉此減低學生間分分計較的競爭壓力。
-
不同考試等級代表什麼意思?
- 教育會考每科成績分為「精熟」、「基礎」和「待加強」3個等級。整體來說,成績「精熟」表示學生精通並熟習該學科國中階段所學習的能力;「基礎」表示學生具備該學科國中階段的基本學力;「待加強」表示學生尚未具備該學科國中教育階段的基本學力。由於每一考試科目所評量的知識與能力不同,針對每科各考試等級,成績通知單會提供該學科具體的等級表現描述,例如:數學科獲得「基礎」等級,表示學生「能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,操作算則或程序,並應用所學解題」。
-
什麼是標準參照?
- 國中基測除寫作測驗外,各科分數是以量尺分數呈現,每科80分;教育會考採標準參照方式呈現學生各科測驗結果,每科的成績分為「精熟」、「基礎」和「待加強」3個等級,各科等級的表現描述事先擬定完成,學生可以透過表現標準的描述來了解自身學習成就,不需與他人比較,藉此減低學生間分分計較的競爭壓力。
-
為什麼國中教育會考屬於「標準參照測驗」,而現行國中基測屬於「常模參照測驗」?
- 「常模參照測驗」和「標準參照測驗」在成績計算時有不同的參照標準。「標準參照」著重在瞭解個人的測驗表現是否達到事先所設定的標準;而「常模參照」則是注重個人與團體內其他成員的比較,藉由與其他人相比,來瞭解個人表現的優劣程度。 由以上的定義來看,國中基測應屬於常模參照測驗。國中基測測驗結果是以「量尺分數」表示。量尺分數是透過統計方法,由答對題數轉換而來,其目的是要呈現每一位考生的每一測驗學科在所有考生(約30萬)中的相對位置。此外,國中基測成績單上的百分等級(PR值),也是常模參照測驗上所常用的分數。國中基測多年來都被當作高中職及五專的入學依據,其常模參照的特性也發揮良好功能。 但國中教育會考的目的在於對國中生離校前的學力進行評估與監控,因此需要對於能力的描述更為清楚,才能夠知道每位學生的學習程度為何,也就是到達哪一層級的標準,因此國中教育會考採用標準參照模式。國中教育會考除寫作測驗外,每一科目的成績分為「精熟」、「基礎」、「待加強」3個表現標準的等級。各科等級的表現描述已經透過嚴謹的程序擬定完成(請參考表1)。透過學生在會考的表現,教育主管機關瞭解學生在各標準的比例,可以有效監控學力;學生可以透過表現標準的描述來瞭解「自身」的學習成就,不需要與他人比較,也可減低學生間分分計較的競爭壓力。